杨巧兰大字不识一个,但对子女的教育极为重视。
大哥傅春只有小学毕业,但在50年代早期能读完小学已经不错了。
大姐傅夏高中毕业正赶上高考取消,没上成大学,在老家当小学老师。
二姐傅秋跟大姐一样,初中还没读完就没学上了,过了两年学校复课,回校上了几天课,她发现已经跟不上了,索性办了退学,回家专心照顾弟妹们。
二哥傅冬在整个乡(注1)里是出了名的聪明,从小到大,每次考试都考第一,是杨巧兰的心肝儿肉,74年的时候正在乡里读高中。
三姐傅香比傅松大两岁,跟傅松都在念初中。
杨巧兰死了男人后,没有别的指望,就指望着孩子们有出息。
这年头农村人怎么才能有出息?一是参军,二是上大学,只有这两条路。
村里人时常笑话她,现在都不兴考大学了,让孩子读啥书,还不如早点下地挣工分呢。
杨巧兰每次都掐着腰,中气十足地回击:“戏文里考了几百年的状元,难道换了个朝代就不考状元了?我还就不信这个邪!我看你们就是眼红,我们傅家根儿好,娃儿们更争气,一个赛一个的聪明。等着吧,我们傅家肯定能出大学生!”
……
傅松居然说不上学回家种地,杨巧兰能忍才怪呢,一巴掌算是轻的。
不过这一巴掌傅松没白挨,杨巧兰打完后倒是没再提刘二癞子的事儿,于是傅秋也不再寻死觅活了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lengleng.cc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