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完结
-----正文-----
1960年,我终于在北京见到英连,彼此都明白这是最后一面。他会继续富庶的中年生活,而我即将返回旧金山。临别时,他忽然向我问起魏先生。这是战后他第一次提到他。我告诉他魏先生已于1953年末死在战犯管理所,因此几个月前的特赦并不包括他。他沉默了很久,问道:“是病逝,还是处死?”我没有马上回答。他随即叹了口气,说:不重要了。
“理查德。”他对我说,“其实当年有很多事,我并没有告诉你。你还想听么?”
于是我们转身,穿过长长的走廊,回到他美丽的家中。那是一个稍显寒冷的初春,在茶水蒸出的雾气中,他开始补充这段故事的诸多细节。
1929年,我作为《星期六晚邮报》的特派记者来到上海,一边为美国报纸供稿,一边在圣约翰大学兼任英文老师。12月是约大50周年校庆,各界人士纷纷出席,我借采访的机会接触到一些政府官员,其中就有魏先生。
魏先生的风度,在当时是不多见的。五官硬朗,谈吐稳重;身材并非特别高大,然而体态挺拔,端端把那身终年的西装撑起来。他说话温和,却不太顽笑,或许是知道自己英俊得多少带一些攻击性,再外向难免显得轻浮。
他对我乘飞机来上海的经历很感兴趣。我告诉他目前美国的各大制造商都在发展客机,波音、普惠、道格拉斯,前不久有人驾驶贝兰卡CH-300从纽约飞到了古巴,13个小时,没有停顿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lengleng.cc
(>人<;)